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成果针对县域中职德育普遍存在“德育以课堂说教为主,渠道单一,实效性差;企业、家庭、社会参与德育协同度低,主动性差;德育内容空洞陈旧,亲和力不强,针对性差”三个问题,依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指示,依托《引领中职生内化道德意识的实践研究》等系列省市教改课题,借鉴马丁•塞利格(Martin E.P. Seligman 1942—)积极心理学理论并使之本土化,将“中国石牌坊之乡”“隆昌沱灌”等优秀文化融入德育内容并贯通德育的三个课堂,在“拓宽德育渠道,提升德育亲和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长达12年的实践研究,走出了一条地方文化融入德育的实践之路,形成了“融入地方优秀文化,‘校企家社’协同育人”的县域中职德育新模式,为培养“阳光自信”的新时代中职生开启了“校企家社”多元协同德育新格局。
模式根据县域中职学生特点,特聘企业、家长和社会代表兼任德育辅导员、参与地方优秀文化宣讲、参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参与德育实践指导等工作,形成制度保障长期坚持并不断强化,持续增强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德育参与感,成功固化“校企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调动家庭、企业和社会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构建强大德育共同体。四方协同,不断挖掘地方优秀文化德育元素,编成读本,融入课程,贯穿课堂,指导实践,以“乡土味、生活味”增强德育“亲和力、感染力”,达到“耳闻目染,文化浸润”的德育实效。
成果2016年9月全面形成以来,在校内反复实践,直接受益学生超过10000人。以“全国最美中职生”邹炻议为代表的“阳光少年”不断涌现,上百名学生获得省市级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奖项。学校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示范中职校,是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职生志愿服务示范校。学校德育团队被评为四川省首届魅力职教年度十强,成果在国内数十所中职校得到推广应用,受邀到20余所中职校交流经验,先后吸引重庆、宜宾等省内外数十所中职校500余人次前来学习交流,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展播,成功承办四川省川南片区中小学生态德育现场会。成果的广泛应用达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培养学生在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三个方面的立德树人实效,为推动县域中职德育理念转变,德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样本,输出了经验,做出了示范,具有广泛推广价值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