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1)理论应用创新: 积极心理学在县域中职德育本土化应用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县域中职德育工作中的本土化路径,使德育渠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适合县域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于2016年成立中职生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是香港红十字会确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调研评测,经过多年实践,构建县域心理评测体系及个性化评测模型,依托评测结果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对教师进行系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引导老师关注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积极、阳光、自信的健康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人格,树立正确三观,提升职业素养。

2)德育载体创新:地方优秀文化渗透三个课堂

成果中国石牌坊文化倡导的“忠孝德廉仁善”传统美德隆昌沱灌工程体现的“敢闯敢干、海纳百川、敬业吃苦、重商思变、追求卓越”劳动精神隆昌土陶和夏布生产蕴含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凤龙”传承的舞龙精髓等融入学校课程教育和德育活动,推动地方文化渗透三个课堂。让德育工作由思想理念走向生活实践,由一元主导走向多方协同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高度统一,拓宽中职德育工作渠道,通过生活化、正向化、榜样化、社会化的四化互动,实现从“没目标、不愿学、不能学”到“有动力乐于学、善于学”的蜕变

3)德育模式创新:建立“校企家社”协同育人的德育模式

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重要指示融入地方优秀文化,构建具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中职特点”的“校企家社”协同育人的县域中职德育模式。“校企家社”协同育人写入学校章程,纳入发展规划,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生态链。将提升学生自信心等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写入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校企家社”德育课程体系,开发融入地方文化的特色德育课程资源,实施文化育人润品性、活动育人提素养、实践育人铸匠心,突出育人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强化“政策、组织、教学、条件”四要素保障,融合多方资源支撑德育工作。